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注会会计知识点 - 正文注会会计知识点
注册会计师考试 会计第19章 所得税考点概括
尤半山 03-11 【注会会计知识点】 822人已围观
第19章 所得税考点概括
「考点1」所得税核算的基本原理
(一)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
方法 | 原理 | 适用对象 | 会计分录 |
应付税款法 | 交多少税,算多少费 (交税、算费都听税法) | 适用中小企业 |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 交税听税法,算费听会计,会计把暂时性差异,通过递延所得税调回来 | 适用上市公司和大型国有企业(会计准则选定的方法) | 借:所得税费用 (会计认同的费用) 递延所得税XX(倒挤,可能在贷方)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税法要交的税) |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1.定义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在综合考虑当期应交所得税的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2.所得税会计的一般程序
1.按照相关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
2.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
3.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分析其性质,除会计准则中规定的特殊情况外,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并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税率,确定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金额,并与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相比,确定当期应予进一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或应予转销的金额,作为递延所得税。
4.就企业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按照适用的税法规定计算确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将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为当期应交所得税,作为利润表中应予确认的当期所得税(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
5.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即当期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组成部分,企业在计算确定了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后,两者之和(或之差),是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总结】
(1)当期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利润总额 ± 纳税调整金额)×所得税税率
(2)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3)净利润=利润总额 - 所得税费用
(三)税会差异的类型
分类 | 特征 | 常考情形 |
永久性差异 | 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在以后不会转回。 | ①国债利息收入免税:纳税调减 ②行政罚款、税收滞纳金:纳税调增 ③非公益性捐赠:纳税调增 ④超标的业务招待费:纳税调增 |
暂时性差异 | 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差额。 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在以后会转回。 | ①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②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 ③折旧、摊销的差异 ④未弥补亏损 ⑤超标广告费 ⑥产品质量保证的计提 ⑦内部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 |
「考点2」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所得税会计的关键在于确定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在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时,应严格遵循税收法规中对于资产的税务处理以及可税前扣除的费用等规定进行。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1.含义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
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取得成本-累计已税前扣除金额
【解读】
(1)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其计税基础一般为取得成本,即企业为取得某项资产支付的成本在未来期间准予税前扣除。(内部研发无形资产是例外)
(2)在后续计量时,资产计税基础=取得成本-税法累计折旧或摊销
一般只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税法才允许扣除累计折旧或摊销,其他资产计税基础等于其原价。投资性房地产,不管会计上是以公允价值计量,还是以成本计量,税法一律按照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来计提折旧或摊销。
【考点收纳盒2-1】常考资产的税会差异
资产类别 | 账面价值 | 计税基础 |
存货 | 实际成本-存货跌价准备 | 实际成本 |
固定资产 | 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折旧-减值准备 | 原值-税法累计折旧 |
无形资产 | 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摊销-减值准备 (使用寿命不确定则不摊销) | ①自行研发符合加计扣除的: 实际成本×175%-会计累计摊销×175%(账面价值×175%) ②其他 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摊销 |
投资性房地产 | ①成本模式 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折旧或摊销-减值准备 ②公允价值模式 当前公允 | 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折旧或摊销 (与固定资产类似)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 摊余成本 | 账面余额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 当前公允 | 实际成本 |
长期股权投资 | ①成本法 实际成本-减值准备 ②权益法 账面余额-减值准备 | 实际成本 |
【解读】
关于内部研发无形资产加计扣除的规定
税法规定,对于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75%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摊销。(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原因:例外条款)
【提示】会计准则中规定有例外条款,即如该无形资产的确认不是产生于企业合并交易、同时在确认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不确认该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该种情况下,无形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对于会计与税收规定之间存在的暂时性差异不予确认,持续持有过程中,在初始未予确认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范围内的摊销额等的差异亦不予确认。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
1.负债计税基础的含义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负债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予抵扣的金额
2.常见负债的税会差异
常考情形 | 暂时性差异 |
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 | 会计:企业应将预计提供售后服务发生的支出满足有关确认条件时,在销售当期确认为费用,同时确认预计负债。 税法:销售产品有关的支出可于实际发生时税前扣除。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0 |
预收账款(合同负债) | 会计:不满足收入确认条件(比如未实现交付) 税法:不同的交易或事项,税法的规定也不同 ①一般情形:税法对于收入确认原则与会计规定相同,会计上未确认收入时,计税时亦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不存在暂时性差异 ②特殊例外:若税法规定,不符合会计准则规定的收入确认条件,未确认为收入的预收款项,应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有关预收账款的计税基础为零,即因其产生时已经计算交纳所得税,未来期间可全额税前扣除,则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期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
应付职工薪酬 | 会计: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均应作为企业的成本费用,在未支付之前确认为负债。 税法:对于合理的职工薪酬基本允许税前扣除,但税法中如果规定了税前扣除标准的,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计入成本费用支出的金额超过规定标准部分,应进行纳税调整。 【提示】关于应付职工薪酬的扣除标准见下表 |
应付的罚款与滞纳金 | 会计:企业应交的罚款和滞纳金等,在尚未支付之前按照会计规定确认为费用同时作为负债反映。 税法:罚款和滞纳金不能税前扣除,即该部分费用无论是在发生当期还是在以后期间均不允许税前扣除,该差异属于永久性税会差异,无需确认递延所得税的影响。 |
递延收益 | 对于确认为递延收益的政府补助 ①若按税法规定,该政府补助为免税收入,则不计入收到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未来期间会计上确认为收益时,也同样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因此,该差异属于永久性差异,不会产生递延所得税影响 ②若按税法规定,应于收到当期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则该递延收益的计税基础为0,递延收益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将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
【考点收纳盒】常见扣除标准
项目 | 扣除标准 | 超额部分 | 差异类型 |
职工福利费 | 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 | 超过部分不允许扣除 | 永久性差异
|
工会经费 | 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 | ||
业务招待费 | Min(实际支出×60%,营业收入×5‰) | ||
职工教育经费 | 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 | 允许以后年度结转 | 暂时性差异 |
广告费+宣传费 | 一般不超过营业收入×15% | ||
公益性捐赠支出 | 不超过利润总额×12% | 允许以后3年以内结转 | |
提示:上述内容扣除标准熟悉即可,考试题目会告知,但必须掌握暂时性/永久性差异的判断以及处理思路。 |
【解读】
会计和税法对收入、费用的确认原则
会计:权责发生制
税法:据实扣除,不允许在实际发生成本费用前扣除。
「考点3」暂时性差异
(一)定义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差额。
除了因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暂时差异以外,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和税款抵减,也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
(二)分类
根据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影响的不同,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类别 | 产生情形 | 对未来期间影响 |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 (1)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2)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 会增加未来期间(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时)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金额,导致经济利益流出,在发生时应确认为负债 |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1)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2)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 会减少未来期间(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时)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金额,导致经济利益流入,在发生时应确认为资产 |
特殊项目 | (1)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及税款抵减 (2)超过扣除限额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虽不是因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但均能够减少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金额,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满足条件时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
【解读】
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该资产未来期间费用化金额不能全部税前扣除,导致未来期间纳税调增,产生经济利益流出,应该确认为负债。
「考点4」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一)一般规定
暂时性差异 | 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 | 对应的所得税影响 |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 1.确认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2.计量 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余额×税率(未来转回期间的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 影响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 ①增加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②减少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所得税费用
|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1.确认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2.计量 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税率(未来转回期间的税率) 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 影响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 ①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②减少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
【解读】
(1)根据谨慎性原则,确认因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以未来期间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题目都会明确告诉满足该前提)。
(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复核(减值的发生和转回)
企业在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后,资产负债表日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带来的利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除原确认时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其减记金额亦应计入所有者权益外,其他的情况均应增加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因无法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价值的,以后期间根据新的环境和情况判断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使得递延所得税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能够实现的,应相应恢复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
(二)关于递延所得税的特殊规定
1.形成暂时性差异但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特殊情况
常考情形 | 会计处理 | 税法处理 | 解释 |
商誉的初始确认 (非同一控制的吸收合并形成商誉+免税) | 商誉=合并成本-被购买方购买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 | 免税合并的情况下,商誉的计税基础为零,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准则中规定不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 ①免税吸收合并下,商誉计税基础是0:因为合并过程从来没有给税务局交过税,因此在处置子公司时,税务口径也不会让商誉账面价值去抵扣应税所得,本质上是永久性差异 ②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则减少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增加商誉,由此商誉账面价值的计算进入不断循环状态 |
内部研发形成无形资产(即:除企业合并以外的其他交易或事项,如果该交易或事项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所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不同所形成的暂时性差异,交易或事项发生时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 | 按照实际发生额费用化 按照实际发生额资本化 | 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加计75%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摊销 | ①本质上是永久性差异,当然不能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②但是准则强行界定为“存在暂时性差异但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形” |
长期股权投资+合理预期不出售 (即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二是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 | 控制性权益:成本法
非控制性权益:权益法 | 计税基础为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初始成本) | ①一般来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暂时性差异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 ②同时满足2个条件的(合理预期不出售),由于不出售(账面价值不会变成0),就不会有后续的暂时性差异转回,因此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 |
2.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所得税
与当期及以前期间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当期所得税及递延所得税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主要有:
(1)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或对前期差错更正采用追溯重述法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金额;
(3)同时包含负债及权益成分的金融工具在初始确认时计入所有者权益;
(4)自用房地产转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等。
【考点收纳盒】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对应的科目
情形 | 对应科目 |
一般情况 | 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
追溯调整(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 | 期初留存收益 |
①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后续公允价值变动(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②非投转公投,公允大于账面的部分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 其他综合收益 |
控股合并,在购买日被投资方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 资本公积 |
原理:盯住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差异对报表权益项目的影响 差异影响利润,对应递延所得税费用 差异影响留存收益,对应留存收益 差异影响其他综合收益,对应其他综合收益 差异影响资本公积,对应资本公积 |
3.与企业合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
情形 | 会计分录 |
(1)购买日存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当时由于估计后续没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而没有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购买日后12个月内发生基于购买日的情况,实际上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可以抵扣的,可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冲减商誉;商誉不足冲减的,差额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商誉 所得税费用
|
(2)除上述情况以外,确认与企业合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
4.与股份支付相关的当期及递延所得税
处理原则 | 与股份支付相关的支出在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认为成本费用时,其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应区别于税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①如果税法规定与股份支付相关的支出不允许税前扣除,则不形成暂时性差异(永久性差异); ②如果税法规定与股份支付相关的支出允许税前扣除,在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认成本费用的期间内,企业应当根据会计期末取得的信息估计可税前扣除的金额计算确定其计税基础及由此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符合确认条件的情况下,应当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 |
附有业绩条件或服务条件的股权激励计划 | (1)税法规定,在等待期确认的成本费用不允许税前扣除,待股权激励计划可行权时方可扣除,可抵扣金额=行权时股票公允价值-行权支付金额。 (2)等待期确认成本费用的税会差异处理 企业应根据期末的股票价格估计未来可以税前扣除金额,并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如果预计未来期间可抵扣金额超过等待期确认的成本费用,超出部分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 ①等待期确认的成本费用>预计未来可抵扣金额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预计未来可抵扣金额×税率) 贷:所得税费用 ②等待期确认的成本费用<预计未来可抵扣金额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预计未来可抵扣金额×税率) 贷:资本公积 [(预计未来可抵扣金额-等待期确认的成本费用)×税率] 所得税费用(等待期确认的成本费用×税率) |
5.适用税率变化对已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影响
按照新税率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负债的余额,扣减以前期间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得到本期发生额。
「考点5」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在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部分。即: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一)当期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增-纳税调减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解读】
1. 如何分析纳税调整事项?
写出该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分录,分析它对会计利润的影响,对比它对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比如是否要计入应税收益,是否允许抵扣等)。
2.关于当期应交所得税的补充知识点
(二)企业所得税计税依据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或者: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1.不征税收入
不征税收入包括: 财政拨款 、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2.免税收入
(1)国债利息收入
(2)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3)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收入
3.税前扣除项目
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4.禁止扣除项目
(1)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
(2)企业所得税税款。
(3)税收滞纳金。
(4)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5)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各种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
(6)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比如计提的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7)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以及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
(8)超过规定标准的捐赠支出。
(三)递延所得税
1.递延所得税是指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当期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发生额的综合结果,但不包括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
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余额)
2.企业因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产生的递延所得税,一般应当计入所得税费用,但以下两种情况除外:
(1)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亦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不构成利润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2)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应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的,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影响合并中产生的商誉或是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不影响所得税费用。
【解读】
1、易错点总结
①永久性差异与暂时性差异 | 永久性差异:只影响当期、不影响递延;影响所得税费用总额 暂时性差异:既影响当期、又影响递延;不影响所得税费用总额 |
②暂时性差异的发生与转回 | 都影响当期和递延所得税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发生时纳税调减,转回时纳税调增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发生时纳税调增,转回时纳税调减 |
③增量与存量的关系 | 期末应有余额=暂时性差异×税率 期末确认或转回的金额=期末应有余额-期初余额 |
④如何分析对当期的影响 | 纳税调增or纳税调减 要点:写出会计分录,分析会计影响损益的金额、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 |
⑤万能验证公式 | 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利润±永久性差异)×税率 【提示】 (1)使用前提:税率保持不变 (2)永久性差异:罚款、滞纳金、国债利息收入、内部研发无形资产(教材视为暂时性差异,但本质上属于永久性差异,所以在用这个公式时要考虑)、非公益性捐赠等 (3)是加还是减,看永久性差异对当期应交所得税的影响,如果调增,那就加;如果调减,那就减。 |
2、所得税知识点总结
做题步骤 | 一般规律 | 特殊注意 |
(一)分析对应交所得税的影响 | 1、纳税调增:不许扣(永久不许:罚款、滞纳金等;暂时不许:减值、预计负债)、限制扣(超标广告费、折旧差异等) 2、纳税调减:免税(国债利息)、加计扣除(加速折旧、内部研发无形资产加计扣除和摊销等) | 如果属于永久性差异,只影响应交所得税,不影响递延所得税。 如:国债利息收入、罚款、滞纳金、非公益捐赠等 |
(二)比较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 | 1、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允许税前扣除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折旧/摊销 提示:税法允许折旧/摊销的资产只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 2、负债计税基础:未来不允许税前扣除金额 负债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允许税前扣除金额 提示:负债要么未来全部允许扣,要么全部不能扣,因此,其计税基础=0或者账面价值。 | 除了内部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其他资产初始确认时计税基础=实际成本 初始确认:内部研发无形资产计税基础=实际成本×175% 后续计量:计税基础=实际成本×175%-税法摊销(即会计摊销×175%)
|
(三)确认暂时性差异 |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或者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或者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提示:资产和负债相反,记住资产(账面)大、应纳税,其他轻松推导。 | 未弥补亏损、超标广告费(已支付):虽然没有确认为资产或负债,但它们未来允许税前扣除,计税基础=未来允许税前扣除金额,可以把它们视为账面价值为0的资产,因此存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四)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 | 1、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税率 2、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税率 提示:(1)通过公式求出的是期末余额,影响所得税费用的是本期发生额; (2)求递延用的是未来转回期间税率,而求应交所得税是用当期税率。 | 3个特殊项目:存在暂时性差异但不确认递延资产/负债 (1)商誉; (2)内部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 (3)符合条件的长期股权投资 |
(五)确认所得税费用影响 | 1、求出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再减去期初余额 借:所得税费用(倒挤)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如果减少,则在借方) 2、求出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再减去期初余额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如果减少,则在贷方) 贷:所得税费用(倒挤) 提示: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额) | 4个特殊项目: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但不影响所得税费用,影响所有者权益 (1)追溯调整以前年度损益:影响留存收益,如差错更正、会计政策变更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影响其他综合收益,如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3)非投资性房地产转为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如果公允大于账面价值,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4)免税合并:影响资本公积 |
(六)求出所得税费用金额 | 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 验证公式:所得税费用=(利润±永久性差异)×税率 提示:万能公式前提是未来税率不会改变 |
注册会计师斯尔、中华、东奥6门全套课件,有需要的可购买后点击下方链接后获取: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2I7Ik0I67CEezx1Qnn2tCA?pwd=1234
提取码:1234
上一篇: 新租赁准则应用锦囊:售后租回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