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 正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版

尤半山 尤半山 03-1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505人已围观


XXX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三章风险评估

第四章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第五章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第六章评价与监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第三条 内部控制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第四条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第五条 内部控制分为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其中单位层面包括内部控制组织机构、内部控制工作机制、关键岗位职责、关键岗位人员要求。其中业务层面包括预算业务控制、收支业务控制、政府采购业务控制、资产控制、建设项目控制、合同控制等六项内容。

第二章管理职责

六条 内部控制领导机构是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由单位行政负责人担任领导机构负责人,成员包括各分管领导。领导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审议批准内部控制工作方案和风险评估工作方案,审议批准内部控制整改方案,决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重大事项,指导、监督内部控制工作机构和各内设科室的风险控制工作。

第七条 财务室担任内部控制牵头科室,牵头机构负责人由财务室负责人担任。内部控制牵头机构主要负责单位的内部控制建立及日常管理。

第八条 内部控制执行机构成员由各科室负责人及关键岗位人员组成。本单位应建立财务、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等科室或岗位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设置有利于信息的上传、下达和各职能科室、岗位间的传递,充分发挥各相关科室或岗位的作用,为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提供协助。

第九条 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机构的组长由党组书记担任,其他成员由纪检工作负责人、内审工作负责人等人员组成。

第十条 各科室作为经济活动主体参与内部控制管理,具体执行内部控制的相关流程和制度。

第三章风险评估

第十一条 风险评估工作小组由单位行政负责人担任组长,主要负责全面统筹、协调单位人员积极配合风险评估工作。

第十二条 风险评估工作小组由单位各分管领导和科室负责人组成。

第十三条 风险评估小组制定风险评估方案,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经济活动风险进行评估。

(一)目标设定。风险评估小组根据各项经济活动的自身特点和相互联系,采用恰当的程序设定控制目标。

(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小组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进行风险识别。

1.其中单位层面风险识别从组织、机制、制度、岗位和信息系统入手,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内部管理制度和制衡机制的建立、执行情况,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人员的管理情况,财务信息的编报情况以及信息技术的运用情况等。

2.业务层面风险识别从梳理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入手,主要包括:各项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是否清晰合理,流程中的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是否明确,不相容岗位是否相互分离;每个环节的授权审批是否科学完整,相关信息是否得到全面记录;各项管理要求是否在内部管理制度中予以明确,各项制度的执行是否有效,关键控制措施是否得到落实等。

(三)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小组运用定量和定性方法进一步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以便为制定风险应对策略、选择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四)风险应对。风险评估小组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单位所存在的风险,提出各种风险解决方案,经过分析论证与评价从中选择最优方案并予以实施。

第十四条 评估结束后,风险评估小组及时编制评估报告提交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审议后,根据审议结果对现有制度进行完善调整。

第四章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第十五条 制定“三重一大”议事决策制度,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由单位党组会集体审议决定。需专业技术支持的,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第十六条 制定人员考核、评价、培训等制度。各科室确定内部控制岗位职责及分工。制定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轮岗制度,明确轮岗周期。不具备轮岗条件时,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每年实施专项审计、抽查考核等控制措施,防止风险的发生。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主要包括会计、出纳、印章保管员、采购员、合同管理员、固定资产管理员、档案管理员。

第十七条 财务室作为会计机构,配备具有相应资格和能力的会计人员。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第十八条 制定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信息系统用户管理、安全管理、系统维护等管理体系。

第五章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第十九条 制定预算管理制度,由财务室作为归口管理科室;明确预算编制、审核、执行、决算与评价等程序;合理设置岗位,明确职责权限,确保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评价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二十条 制定收支管理制度,由财务室作为归口管理科室;合理设置岗位,明确职责权限,确保收款、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各项收入由财务人员归口管理并进行会计核算,相关收入科室负责收入执行,配合财务人员做好收入管理工作。确定各项经济活动的支出标准,明确支出报销流程;合理设置岗位,明确职责权限,确保支出申请和内部审批、付款审批和付款执行、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二十一条 制定采购管理制度,对采购实行分类管理,分为政府采购和非政府采购;明确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政府采购活动管理、验收管理等程序;明确职责权限,确保政府采购需求制定与内部审批、招标文件准备与复核、合同签订与验收、验收与保管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二十二条 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由办公室作为归口管理科室;明确资产购置、保管、领用、回收、调拨、处置、盘点等程序;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

第二十三条 制定合同内部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合同的授权审批和签署权限,妥善保管和使用合同专用章,严禁未经授权擅自以单位名义对外签订合同,严禁违规签订担保、投资和借贷合同。

第六章评价与监督

第二十四条 评价与监督是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机制,评价服务于监督。

第二十五条 监督评价小组负责定期检查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与执行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等,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二十六条 监督评价小组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时,履行以下程序:

(一)制定监督检查工作方案,明确检查的依据、范围、方式、实施计划、人员构成等相关内容。方案应经过主任批准。

(二)获取与内部控制建立相关的文件和资料,根据了解的经济业务活动流程,确定监督检查的范围和重点,开展现场检查测试,记录测试结果,分析查找内部控制缺陷,提出改进建议,并与相关业务科室进行沟通,就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与相关科室达成一致。

(三)在实施监督检查、分析查找出内部控制缺陷后,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并出具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四)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内部监督检查和评价的依据、范围、程序和方法,在以前期间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整改情况,本次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改进意见或建议,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有效性的评价、结论及改进意见和建议。

(五)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向领导小组提交。领导小组进行审议后,对拟采取的整改计划和措施作出决定,以改进单位内部控制体系。

(六)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结果作为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和考核评价相关工作人员的依据。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Tags: 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会员中心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目录[+]

点击启动AI问答
Draggable Icon